本文的中譯為:
如果天然無毒的食物並不存在,那麼消費者的自保之道就是 分散風險
其實今天本來要發的不是這篇文章
只是今天看到楊志良的這則新聞時太有感覺
即便今天下班很晚
還是在回家吃完飯後馬上了張圖來寫文章
毒豬毒牛事件看起來跟刊頭照片或許風馬牛不相關
實際上是異曲同工
我先聲明
我厭惡政治,討厭政客,討厭大官僚體系
不過楊志良先生真的是很有膽識
他說出的許多話其實是幾十年來不能說的秘密
不管是醫療體系的弊端
(這個其實在醫院工作的人多少都知道,只是知道內容多寡的問題,只是舉證不易,官官相護,加上有被清算的風險,以至於很多問題無法凸險,改善)
或是他這次對美豬美牛的看法
有許多說法都是事實
他說到檳榔那一段更是經典
撇開他認為是政治問題的部分先不提
我這種寫民生的部落客不跨線寫政治
所以我認為民眾關心的還是最根本的健康問題
在問肉品安不安全之前
我們先問問自己
"你覺得你每天喝的水安全嗎?"
我聽過朋友說他只喝RO出來,再煮沸,接著再過BRITA的水
出門不喝飲料,也不喝外面的水
說真的
我只想勸他放輕鬆
(好啦,我有動過勸他去看醫生的念頭)
因為這樣子做
水仍舊會有微生物殘留,對他來說應該不是純淨的
還有一個問題
你的RO設備可不是每天消毒
你煮水的水壺也可能汙染
杯子呢?
那可是用生水洗的
絕對無法符合他嚴苛的標準啊
我光是想就為他捏了把冷汗
如果一個龜毛至此的人都無法喝到一杯"純淨"的水
那我們一般人又該如何自處
其實我那位朋友真的是極端的例子
他忽略了人體的免疫&代謝能力
他之所以能活得好好的絕對不是因為他那"小心水"造成的
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因為這樣就掉以輕心
因為食物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長期且累積的
消費者應該從閱讀食品的標示開始學習食物安全
(我甚至覺得這個應該列入我們國家的基本教育中,從小學課本裡開始出現)
從最基本的熱量到成分開始
先知道他是什麼
接著中挑選相對健康的食物吃
或者是找尋其他替代食品
舉例來說吧
我已經很久不喝珍珠奶茶
可以的情況下我都自己泡茶
一來是因為珍奶的熱量極高
光是珍珠就九十幾卡
加上奶茶跟糖分之後會來到將近五百卡
但熱量不是我最在乎的事
由於我長期寫美食部落格的關係
我會去跟許多打工族聊天
你知道的
要了解某行業的秘辛
最好的方式就是問員工或是成為員工
有部分不肖的飲料業者加入飲料中的奶精&糖都是化工產品
裝飲料的杯子與封口的材質也是有好有壞,價差很大
如果你不健忘
當年爆發塑化劑風暴就是最佳證明
然而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只要有記者特意去查,且沒有被大廠商施壓給壓下來
這一類食物安全&衛生相關的新聞要多少有多少
醒醒吧
天然無毒的食物並不存在
不要緊張
真的不需要過度擔心或緊張
我們每天生活所呼吸的空氣也是會有有毒有害化學物和細菌等微生物的
大家還是活得好好的
原因在上頭提過了
因為免疫與代謝能力
再加上多數食物與環境對人體的傷害都是慢性的
所以我們平時非常難察覺
我總認為:可怕的永遠不是已知的敵人,是未知的敵人
飲食相關產業的危機重重
從油的品質,重金屬污染,食物的二次,乃至於多次加工,大腸桿菌過量,大量化工原料製成的食品&飲品,或是外包裝不耐熱..
根本數都數不完
害怕這個已知的敵人並沒有實質意義
然而
我認為還是有些事情可以為自己增加一些相對安全性
我的建議是
你可以選擇
自給自足
種自己吃的菜,養自己吃的雞
我相信這的確可以增加相對安全性
不過多數消費者都做不到
什麼?
吃素?!
那跟吃肉吃素沒關聯
純粹就是原料,加工方式,食用方式&環境的問題
飲品也好
菜也好
肉也好
我覺得是大同小異
而且個人認為吃全素的朋友其實相對危險性較高
我的論調就在於分散風險的機率
吃全素的朋友在食物上所能做的選擇比起雜食性的朋友來的少
當然
瘦肉精他們吃不到
但是假使某蔬菜的農藥殘留過高或是某調理油裡含油毒物質
那麼常常吃這些東西的朋友體內所累積的損傷就會多
所以
我建議大家分散風險
"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這是理財界常聽到的一句話
放在飲食上一樣管用
盡可能維持飲食的多樣化
(營養學上也會這樣建議你)
更白話一點:不要當常客!
不但健康,也為自己的生活多添些樂趣
早餐也好,午餐也好,至少弄個6家店來輪流吃
一到五個換一家
六日比較懶就吃同一家也無所謂
千萬別一家吃三年
三年還都吃某兩樣商品
倘若該店家一旦出事,你體內累積的劑量絕對比一般人高!
要知道
人不怕死,最怕死不透!
最後
貴的東西不一定是好貨,但便宜的東西很難有好貨
這點在食材上尤其明顯
所以
不要貪小便宜,真的想省錢就什麼都自己動手做
根據我的觀察,多數的料理,自己動手做所需的價錢都比買現成來的低
(你要用高級的油或是鍋具自然就會墊高成本,所以這點我們不能混為一談)
而食材的價格牽涉到稀有性,也牽涉到品質
我覺得能做到上述幾個要點
吃東西的安全性應該就會相對提高
最後一點建議
吃真正的食物
我之前讀過的一本書 食物無罪 : 揭穿營養學神話, 找回吃的樂趣!
作者叫Michael Pollan
是美國的記者,寫作的主題正是餐飲相關產業
我想大家不見得有辦法找到書,或者也懶得看
我就簡單的說一下重點
書裡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eat real thing
也就是吃真正的食物
其意思就是:盡可能去吃食物原來的樣子
比方說:能吃鳳梨就不要吃罐頭鳳梨,有新鮮的牛奶就別泡奶粉,更別說奶精那種東西了...
這看起來很簡單但我們不一定做的到
畢竟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太多的加工食品了
那麼有機食品呢?
這或許是個選擇
但所謂的有機食品是不是真正有機,這或許接下來也會有人被踢爆是假有機真詐財
我們絕對該謹慎看待這樣的事件
也應該對於自己所吃的東西更加在意
但絕對不要恐慌或是擺爛
先是塑化劑
現在瘦肉精
接下來呢?
下一個未知的敵人是誰其實不重要
他必定會出現
請從今天起
多關心,多了解自己每一天的飲食
吃
還是件值得高興,讓人覺得幸福的事
PS:
本文部分內容我在很久以前已經寫過,這次再把他重新整理並加強
PS2:
刊頭照片版權為中華日報所有,若貴報社覺得不妥請告知,我會立刻移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