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可能覺得奇怪
都已經2018了為何我還在寫2016的鞋子評測
一來是因為這雙鞋是好心的學弟在outlet幫我撿到的
二來是因為這雙Crazy Explosive 2016 Primekint實際上是在2016的年底發表上市
它的產品週期相對長,直到今天都還能夠在部分的outlet見到它的身影
在寫詳細評測之前,我要告訴熱愛籃球的朋友
如果你有遇到2000元以內的Crazy Explosive 2016,還剛好有你的尺寸
(我買在超級大特價那周,原價5290的鞋子最後用1490入手)
這絕對是天賜良緣,佳偶天成
趕快手刀新娘抱去櫃檯結帳,不要猶豫
只因為這雙鞋好穿到一個不講理的地步
早在愛迪達推出BOOST系列時,我就相信這個科技一定會成功
實際上也真如預期,讓愛迪達起死回生
在穿上第一雙Gilde boost跑鞋時,真的驚為天人
心裡想"這個科技若是應用在籃球鞋上一定會非常的威猛!!"
過了不久
愛迪達在2014年推出了由台灣書豪代言的Crazylight Boost 2014籃球鞋
可惜它只配備了後跟BOOST,並沒有完全發揮這個科技的實力
直到D ROSE 5代之後才真正的讓大眾看到了BOOST科技大幅應用在藍球鞋上到底有多強悍
最早期球鞋的設計觀念是避震
近期的設計則是利用反作用力
讓每一步"轉化"為下一步的動力而非單純的把動能"吸收"掉
這才是跑鞋與球鞋革命性的概念!
(目前還沒看到boost羽排鞋,我覺得這個市場絕對有戲)
當時最完整的boost籃球鞋是D Rose 5代
我也不免俗的買了一雙回來測試,直到今天都還是Q彈Q彈
自此之後,以BOOST系統為基底推出的鞋子,在質與量上面都不斷的攀升
跑鞋,籃球鞋,潮鞋全部boost up
曾經球鞋展或是炒價圈子裡都被NIKE所霸佔多年的王座也因為這個科技而動搖
近幾年,yeezy boost已經拿下了這頂皇冠
AJ系列大概就是跟ULTRA BOOST去廝殺爭第二
過高的定價策略造成的苦果終究是報應在Nike自己身上
2018年到現在看到的是NIKE在球鞋定價上似乎有做了小幅度下修
服飾的部分則是一樣貴
希望接下來能夠看到服是跟進降價,這才是消費者之福
引言結束,接著來開箱順便聊聊我對這雙鞋的感覺
評分從1-10, 10分是最高分
Crazy Explosive 以下簡稱CE
年份則會加在後面以用來區分
尺寸(Size)與包覆性 9.2
尺寸選擇上,我是選擇比NIKE球鞋小半碼
(NIKE鞋是穿US10.0 愛迪達則是買了US9.5)
若是腳背較有肉或是前長寬的朋友可能就不用減半碼
總之,去店內試穿最準
腳是你的,鞋是你的,錢也是你的
沒必要買網購買了雙不合腳的鞋子再回來抱怨
帶著自己打球穿的襪子,甚至是護踝去買鞋試穿才是最保險的方式
順帶一提
以一雙定價5290的鞋子來說,這鞋盒既沒有設計感也沒有高級感,可惜了
鞋帶孔做的很少,只有四孔
最有感的其實只有腳踝區域這兩孔
但是動態飛線式鞋帶孔設計加上Primeknit針織鞋身讓整双鞋的包覆性意外的好,全面貼合卻不壓迫
買鞋試鞋那麼久,還真的很少遇到這種神奇的包覆感
所以尺寸的部分要仔細選,不要選的太鬆
同樣也是拜Primeknit鞋面所賜,前端透氣性在藍球鞋裡也是相對好
中後段由於愛迪達刻意加強包覆,所以變的很厚
完全感覺不到有什麼透氣能力
根據我被踩到的痛感來看,針織鞋面的保護性也比預期中來的好
踩到感覺不怎麼痛,痛的是心
穩定性(Support) 8.2
前掌沒有outrigger那個防側翻的三角型突出設計
CE2016使用的是面積加寬防側翻的做法
打到現在,我踩過別人一次,被踩一次,腳踝都沒事
不確定是鞋子好還是運氣好,總之人沒事就好
BOOST下面則是嵌入了8字形TORSION穩定片
這個設計或許沒有碳纖維板那麼帥氣,但是固定面積更大而且非常實用
在同期的CLB2016, D Rose, Harden vol 1上面都可以看到這個設計
而上數這幾雙鞋也都稱的上是愛迪達籃球鞋裡的一時之選,大家對這四雙鞋的評價普遍很高
可說是愛迪達BOOST系列的四本柱
唯一的例外就是Lillard系列,它也是雙好穿的籃球鞋
Bounce中底的確是夠用,但是總覺得它可以更猛
少了BOOST那個強大的借力使力技能真的太可惜
腳踝支撐的部分有相當厚的泡棉包覆著
官方稱這個為GEOFIT技術
最上頭有做一個類似拉環的區域讓你好上腳,非常貼心且有用的設計
換個角度看,真的很厚實
裡層的布料有點像潛水布,非常細緻,完全不刮腳
穿起來舒服到了極點
腳後跟泡棉裡頭則是鑲嵌了一塊塑膠片來強化阿基里斯腱周邊支撐力
這個設計或許有些許支撐效果,但是對我來說它的傷害性大於保護性
下圖最底層靠近厚跟的內部就是那塊焦板
大家可以看我打完之後腳踝這裡有一小塊破皮
由於我的腓骨尾端較突出,剛好會被那塊塑膠片磨到
個人的打法用了很多急停與變向
所以在打球過程裡會一直覺得腳踝被什麼東西頂到
一整場跑動下來的結果就是照片中的樣子
我喜歡那一大塊厚厚的泡棉,緊緊的抱住阿基里斯腱
它在腳踝穩定性的部分是沒有D Rose系列那麼牢靠
大至上落在..夠用的等級
加上它剛好會磨到我的腳踝,所以扣了點分數
如果你的腳踝沒有那麼瘦,應該不會有這個困擾
至少我看了國內外多篇評測裡,沒有人提到這件事
大家就當我是特例吧
抓地力(Traction)與腳感(court feel) 9.2
不規則珊瑚紋路在室內球場的表現非常優異
說停就停,不管在側向或是前進中急停
表現都是可圈可點
前低後很高的設計加上BOOST的反作用力,也讓過人的第一步變得更輕鬆
後跟滿滿的BOOST讓你搶籃板落地後幾乎不會感到任何不適
轉過來看鞋子內側,這個BOOST厚度真的非常有誠意
先前穿D ROSE 5的時候就有種切入變快的錯覺
在穿上CE2016之後才確定這不是錯覺
一雙好鞋真的可以讓我們這種跑不動的老屁股有時光倒流的感受
曾經自己切入過人像是切豆腐,穿上CE2016之後
我覺得自己都變成了豆腐(誤)
在那短暫的時間裡,真的會覺得自己速度回到全盛時期
壓肩、過人、起跳、進球、擊掌
就是一個字 順~
耐用度(Durable) 7
一般來說我試不大寫這一項
因為耐用度牽涉到個人打法、場地與體重三個差異極大的因素
所以關於耐用度,同一雙鞋有可能出現兩極的評價
像是大家說有如橡皮擦一樣的CE2016水晶底
(還是你想稱它為冰底也行)
讓體重如紙片的我在室內球場打了幾場之後,磨損程度遠低於預期
但是我大概懂那些拿去戶外操的朋友有多心痛
除非我買了CE2017,否則日後應該也沒有雞會讓他去戶外場地實戰
深信在這樣細心呵護的情況下,它應該可以撐到...2020沒問題
外型
老實說,一雙籃球鞋實戰能力的確是多數人的優先考量點
但是外型也絕對影響購入意願
我聽過不少球友說這雙鞋很醜,我真的一點也不覺得
以高統球鞋來說,你很難找到外型設計的比他俐落的
穿搭上其實只要跟鞋子走同色調,並不會看起來太突兀
簡簡單單的,很順眼
籃球鞋要穿搭的好看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但黑色真的是裡頭相對好搭的顏色
還有一點必須要在文末說
原以為CE2016已經是一雙完成度非常高的優質好鞋
沒想到CE2017不論在外型或包覆性上,竟然能更上一層樓
光是在鞋店裡頭試穿走動就帶給我很大的驚喜
所以我一直在等CE2017特價,跟據我試穿以及觀看網路上大家評測心得後的總結
如果CE2016在包覆性這一點是一雙9分的好球鞋,那麼CE2017大概可以拿個9.6
幾乎一模一樣的外底、穩定片
但是更帥氣的外型與更高強度的貼和性
一雙好的籃球鞋就該是這個樣子!
如果想追蹤我的文章,你還有其他平台可選擇
給習慣用IG的你
https://www.instagram.com/july7th38/
給習慣看FB粉絲專頁的你
https://www.facebook.com/imsean77
留言列表